Pls Click To Support This Blog,TQ!

請支持原創~讓鬥爭持續下去!

《逆流世代》屬非盈利,幾年來不斷勤於發表大馬政治時事評論,免費供網友們閱讀。請給予支持,樂捐些稿酬於部落客,信用卡與Paypal都OK,有多少就多少~再次感謝您熱心的支持。 Donations Are Welcome,to keep Arus Lawan's blogger continue his passion & struggle,Thanks 4 your support. 若無Paypal帳號,您可以透過銀行或網絡轉帳進行匯款,請聯繫: If you don't owned a Paypal account,you can pay via bank tranfer or online banking,pls contact 4 further details: kawasaki918ken@yahoo.com.tw

2008年7月29日星期二

设中文路牌保历史遗产

槟、甲二州申遗成功是大马的骄傲,除了极力推广我国旅游业及多元文化习俗,最近还闹出了“竖立中文路牌事件”,民青团一众人在槟州设立了六个中文路牌,籍此“唤醒”槟州(民联)政府,也间接给中央传达一个明确的讯息-要更多元、更平等。可惜的是事情还无定局,当局竟然派人私自拆下了此路牌。

当然,各方面都给予了不同的回应,却都往往连带种族主义的狭隘视野。巫统批评这是不尊重大马国语,挑衅说他们也可挂爪夷文路牌;其实真相是宪法规定的是唯“罗马字化”的国语才是合法,中文路牌根本就没有影响国语的地位。前阵子看到《星州日报》刊登的一文章写到某州也出现了爪夷文的路牌,难道这既是所谓的合法吗?或许其他州属我们都能理解,槟城与马六甲二州我想政府得给予些自由空间,翻开历史,除了新加坡已经独立外,槟、甲二州的前身亦是前海峡殖民地在独立前,此等州属的官方语言是英语。

槟岛与古城皆为多元文化都市,为何命运却如此不同?独立后,华裔人口占多数的槟岛获得了比甲州更自主的权益,单看路牌就可以发现,槟州乔治市保留了殖民地时期留下的种种地名,如缅甸路(车水路)、麦凯利斯达路(中路)、朱丽亚路(牛干冬)等呈现了古槟城异国风情之色彩;其实它们本身都有“中文版”的称呼。又如同霹雳州的怡保、太平华裔重镇直接可看到当地以华人先贤、公司以及近代历史人物为名的街道。

反观古城马六甲,一切殖民时期象征的地名却已转换成马六甲王朝时期马来历史人物为主,汉都亚路、敦陈祯禄路在首都吉隆坡已出现过,然古时初期荷兰官吏随后由多数海峡华人居住的荷兰街,由敦陈路之名取代;鸡场街则转以马来英雄汉佐伯为名,古城区域之内的众多地名,仅剩下来的古时地名已渐消失。中文路牌其实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例如鸡场、荷兰二街皆取荷兰语译音Jonker、Heeren而得街名;还有一些特例虽早期为英文街名,其实华裔本身却拥有自己独特的称呼,众多的古街名都只有老一辈的人记得,例如马车街、豆腐街、打铁街、马车街、海山街等,如今年轻一辈知道的只有汉勒基路、汉勒酋等路。

不排除甲州政府当年是要还原或是评价古今著名历史人物之功绩,没人说过要反对官方所更替过的地名。只是,我们更希望那些富有历史意义以及多元民族文化的地名应该完整保留下来。其实根本就没有挑战什么宪法,更无须有种族主义等敏感问题,这又不是“正名运动”,而是一场拯救文化遗产的工作。问题在于申遗后,马来文的路牌已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外国旅客,尤其华文所指定的地名与官方地名相冲,经常弄得旅客头昏脑胀、不知所措。不管是槟州抑或甲州,人民有呼吁州政府增设中文路牌的必要,除了方便旅客,亦是维护本地历史的作业之一,我国政府应当采纳此意见才是。
(照片來源:郭淑沁部落格)
7月30日 中午12点10分-當今大馬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