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是针对事实而写的短文,纸面媒体不登也就算了,连网络媒体也不理睬。再不发唯恐就“臭酸”了,索性贴在自己的博客算了,相信读者也能看到,不必费事再转投了!
大马某大学的孟加拉藉美国学生沙亚纳比尔因不能忍受该校的“妖惑”而离校,并宣称该大学或与恐怖主义挂钩。
其实,“恐怖主义”、“基地组织”等倒是夸张了点,居住美国15年了的“自由人”沙亚应当了解,大马已逐渐“回教化”,对穆斯林讲求严格,有时连校园内的非穆斯林亦然。譬如,笔者的大学生堂弟就因不注意所谓的“仪表”,忘了在公众场合务必着长裤所致,在其母校的大学食堂被“风纪委员”惩罚五十令吉;由于未缴交罚单,导致他不能浏览上学期的成绩单。
据堂弟所说,院方对大马国民极为苛刻,反之则对付钱至本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睁只眼、闭只眼”,若是外国生,“风纪委员”或许会网开一面。不幸地,孟加拉藉的沙亚虽行事作风很美国,脑子里的观念很自由,其穆斯林身份才是标准认同。因此,沙亚在迎新会上须向真主与回教法宣誓;凌晨4时要起床祈祷,否则遭责骂(生长于美国的他怎能接受?)。沙亚不谴责以色列,惨遭巴勒斯坦藉学生排挤和动粗;试想,我国护照上唯一不准入境、“老死不相往来”的国家便是以色列,以色列也是我国政客间的敏感词,皆用于斥责或抹黑政敌。大马立场倾向穆斯林弟兄的巴勒斯坦,却渐使课题极端化,凡是对以色列或犹太族有稍怜悯者,唯恐大难临头,尤其以穆斯林为甚。
笔者留学中国期间,结识了代表日本大学到中国交流的孟加拉藉博士生,该者堪称“十分大胆”,使孤陋寡闻的我眼界大开(国情、刻板印象所致?)。博士生大啖啤酒之余,还不吝谈及糜烂的私生活,当笔者问及是否怕遭对付时,他声称这是个人的自由,而且乐于接受他者文化,不因宗教信仰而排斥异教徒。他的姓名很伊斯兰,至今还是名穆斯林。
在工作期间,笔者认识了喀麦隆藉的学院生,得知他亦为穆斯林,但不严格执行教义。在其世俗国度里,穆斯林被允许和异教徒通婚,不必皈依;因此,他为大马国情深感惊讶:“和穆斯林结婚干嘛要信教?”。邻国印尼号称“世界最多穆斯林之国”,却也奉行世俗多元制。
沙亚的“大学历险记”,笔者毫不感到意外。
10/1/201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