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感到迷惑:「廢除高教貸學金可能嗎?」一群大學生和社運分子以「佔領獨立廣場」的方式提出這訴求。
公民訴求,乃開拓民主表達的渠道,是民主健全化的機制,然而不僅不被政府放在眼裡檢討,一些群眾還以各種言說加以討伐,尤其是些報章撰稿人,一言敲定那些都是「既得利者」。翻看一些網上評論,許多是不問緣由,滿紙種族論調,試問這哪算理智?
一頭栽下去便說佔領運動的學生都是「固打制受益者」,開口閉口就判斷他人「反對黨盲從者」,就能徹底否認貸學基金的弊端了嗎?貸學金目的何在?難道不就是救助貧寒子弟嗎?試問貧寒子弟有分人種嗎?
若說廢除高教貸學基金是民聯政策之一,我認為無啥不妥,何必整天批判他們「政治化」教育課題?人民公正黨策略主任拉菲茲已宣佈廢除的「五點政策大綱」,當中並無種族限制,但必須按照學術成績和家庭經濟能力作為申請條件,是個不論膚色,講究公平的替代方案。
政府當年開放貸學基金是個好事,獲益者也不少,對于很多人來說值得「感恩」。但學者傅向紅一篇文章〈高教反思〉述:「……現有的國家高教制度已變成公、私混合制,雖不乏優點,但也存在幾個問題深為人詬病。」
她舉出的弊端如:一、貸款催收機制不足,該基金目前累積發出的貸款為馬幣436億元(累積借款人為195萬人),且最大的舉債對像為公積金局;二、私立高教收費比國立大學高出4到10倍不等,使得高教基金「受惠者」同時成了負債者。
機制的失靈,導致高教貸學基金遭到濫用,不根據條例發給;若出現假公濟私,國家財政甚至可能面臨虧空。那些債台高築的學生,誰能保障他們一定能完整償還貸學金?若是固打制度惹的禍,是否該有個完整的新方案解決?
傅向紅道:「大凡成功的制度改革都有妥善的規劃……最糟糕的改革就是說不出何者為要,優先順序不明,而從政治者為了盡數討好最多人,往往就開出最冗長的改革議程。」所以我們促請民聯提出個完整的改革方案,向大馬人詳細介紹廢除后的解決方法。
佔 領廣場的訴求學生,無非是想呼籲當權者改善其制度,先勿論其背景或族群、有無政黨立場或是否貸學金受益者。若有,那他們將可能面對被取消資格吧?(高教部 長卡立諾丁竟挑戰參與遊行的學生歸還所獲貸學金,是否意味著「支持政府者」不必還?還有馬哈迪的「不喜歡就別申請高教貸款」,難道學生權益是suka或 tak suka的問題?)
「佔領」獨立廣場的大學生勇于表態、針砭不平等、為大學生聲張正義,以至被市政府、流氓騷亂毆打和指控,都不惜 代價的舉措,是那些單從種族視角、私利、「借錢不還」等理由作為優先思考、先入為主者所無從理解的。教育家蔡元培曾說:「要看明日之社會,先看今日之校 園」。一概認定學生訴求都是「戇居」,本國民主還能走多遠乎?
东方日报 28/4/201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