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之诺”倒数活动被执政党刻意抹黑成“反政府”集会,某些报刊选择报喜不报忧,巫统操控的马来报放大踩踏首相肖像和“换国旗”课题,意图煽动部分人的情绪。一如“举旗”事件,本人认为有必要为国人上一堂历史课。
举旗学生手上的旗帜称作“Sang
Saka”,中文名称不可考,据说源自争霸马来群岛(nusantara)的室利佛逝及满者伯夷帝国红白条纹旗;随后又印尼民族主义者改造沿用,1945年后方为人们所熟悉的印尼国旗,其全称是Bendera Pusaka Sang Saka Merah-Putih。
高举“红白旗”是否就是歌颂印尼或意指推翻政府?乃本国历史吊诡之处。Sang Saka最初由反殖的印尼民族主义者推广之时,半岛的马来民族主义者也深受其影响,虽说“印尼”是近代才出现的名称,但统一各个马来群岛并建立独立的“大印尼”为响应。由于印尼读物影响,苏丹伊德里斯师训学院的马来人子弟所追捧,鼓吹“大马来由”。伊布拉欣耶谷等人于1938年成立首个全国性左翼政党-马来青年协会(KMM)。二战结束后,非共的阿末布斯达曼与共党背景的拉索组织了首个马来人政党-马来国民党(PKMM),吸纳了不少反殖反帝的激进马来民族主义者,其中包括伊党初代主席布哈努丁(伊党的另一种旗帜,是红白左角一轮靑色圆月)。
马来激进分子与各族合组“全马行动委员会-人民力量中心”联盟(AMCJA-Putera),成为马来亚首个政党联盟,也是第一个鼓吹独立与多元的联盟。1947年制订名为“红白12星”的“人民旗帜”(Bendera Rakyat),视为独立的马来亚国旗;草拟提倡多元、民主、独立的《人民宪法》,英国不理会群众以示威、游行、罢工,坚持宣布延续殖民寿命的《联邦宪法》。1948年,马共最终决定发起武装抗英,左翼组织遭查禁和迅速解散,这一段独立斗争历史也逐渐被淡忘。
正如举旗学生所言:“我们根本不是把国旗换成Sang Saka,是Sang Saka被国旗所取代”,若说是“叛国”也不对,只是学生张冠李戴,把12星“人民旗帜”搞混,错举一公正党员为了抗议“辉煌条纹”没有马来群岛独立反殖的元素而设计的Sang Saka Malaya,但公正党实权领袖安华坚称那是伊党早期的旗帜,何罪之有。
当然,这也让执政当局找到借口,开始传播恶意讯息,声称一些人士企图推翻宪法和国旗,搞共和国或搞共产主义。不妨参考巫统党旗(名为Sang Saka Bangsa)、土保党党旗,以至新加坡国旗等,都存在Sang Saka影子。虽“马来主权”让大马独具一格,不再与印尼混为一谈,但Sang
Saka旗与左翼主导下的马来亚民族独立史与马共抗英史,却是不争的事实,历史何时才能被还原?考6小时的SPM历史试卷,有用吗?
东方日报 南马版 6/9/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