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報得悉,泰國首任首相在檳城避難的故居將讓步發展,或遭夷平。筆者非檳城人,雖到過緬甸巷,卻是第一次聽說此故居,甚至馬諾路等。馬諾在檳島的軼事遠不如孫中山響亮及家喻戶曉,而只為泰國人熟知,多數國人更不曉得此號人物的生平事跡。
馬諾巴昆是名留英律師,歸國後在司法部任職,隨後被冊封為侯爵(Phraya),並於拉瑪六世時期授予樞密院一員。1932年,泰國軍人和公務員發起不流血政變,正式廢除了絕對皇權制,政變幕僚隨後組織了人民黨。中立的馬諾被人民黨領袖比里帕儂榮委任為“人民委員會主席”,內閣組成後更換職稱為“首相”,泰國的第一部憲法便是在馬諾任內通過的。
好景不長,比里所提呈的經濟計劃草案被拉瑪七世斥責為“共產主義”,馬諾隨後於1933年4月發起倒比里的政變,頒佈了反共法,查禁無數出版社和報社,並大肆逮捕左翼份子。孰知數個月後,即被拍鳳裕庭將軍發動政變推翻,繼而被放逐至檳城,於1948年客死他鄉。
除馬諾巴昆的粉紅色故居,附近也住著默默無聞的泰國王子沙瓦蒂瓦塔納。在近親通婚的古時,沙瓦蒂的親生姐姐沙瓦巴便是其同父異母兄弟拉瑪五世(朱拉隆功)的皇后,乃拉瑪六世和七世之母。碰巧不遠處的“肉桂廳”也住了一名泰國王子丹龍拉賈努巴,是沙瓦蒂王子的同父異母兄弟,這位較有名的知識分子,於1932年政變時逃難至檳島,直至鑾披汶將軍執政並與日本結盟時期,才獲准回國。有趣的是,他們都有著密切關係,一名是旅居檳城的王子;一名是政變時流亡的王子,和前者同父異母;另一名則是政變後被委任,引起前者流亡,最終被罷黜而遭放逐。泰國近代史的重要人物,都聚集在檳島,首任首相馬諾逝世還葬於本土,與本國有化不開的緣份。
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為檳島增添不少異國色彩,讓國人瞭解到,原來檳島不僅是同盟會的海外革命基地,更是泰國皇族和政治家流亡之所在,檳島在泰國近代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因此,檳州政府有義務保護馬諾故居,以免珍貴的歷史遺跡遭剷平,被高級公寓取代。本人極力支持檳城古跡信託會促政府介入調查之建議,更希望泰國政府能助一臂之力,竭盡全力保衛馬諾巴昆故居,保全先輩的事跡。
(星洲日報/言路(修改版)‧27/10/2011;作者:川中明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