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1501.jpg](http://forum.imalacca.com/attachments/month_1101/1101091216ebdf3da2dab5161b.jpg)
马六甲中华大会堂发起人之一许万忠新著《风雨大会堂》,首场推介礼在隆雪华堂举行,获得好评。是项推介礼由隆雪华堂文教委员会主办,雪华堂总秘书杨有为先生为推介嘉宾,同时请来马六甲华堂另一位发起人林源瑞,及学者李万千为该著作点评。
![DSCF1519.jpg](http://forum.imalacca.com/attachments/month_1101/1101091216c0937946b57417b0.jpg)
不过,由于该新书收录多篇批判甲华堂现任领导人陈瑞燕的文章,点评人和作者在现场多次抨击陈瑞燕导致甲华堂党团挂钩,惟马华马首是瞻,失去代表性及变质。林源瑞更疾呼,希望来届甲华堂改选,现有领导班底能被推翻,出现新的领导面孔。
![DSCF1505.jpg](http://forum.imalacca.com/attachments/month_1101/1101091216a3b0748607d4a08f.jpg)
许万忠:我只是尽一个读书人的责任
《风雨大会堂》作者许万忠表示,他只是尽一个读书人的责任,写文章或批判或赞扬华堂领导人的做法。他说:该书收录的文章多是2005年后的文章,原因是在2005年陈瑞燕接受领导后,甲华堂就走向党团挂钩路线,对华社重大课题,都需要等待马华表态后,才来应声附和。
“甲华堂成立至2004年(陈瑞燕领导华堂前),大会堂历届领导层,基本上都依据华堂宗旨行事,那就是服务华社,根据华社的意愿做事,马六甲大会堂在当时建立崇高的形象。”
“基本上马六甲华社对现在的甲华堂的公信力已经荡然无存,所办的活动来来去去就是同一批人,而这些人都是有利益挂钩的,就如最近甲华堂妇女组的孬事,为了争拍照的位子,发生冲突闹上警局。”
许万忠感概的表示,《风雨大会堂》这本书筹备了三年才顺利出版,期间遭受许多阻力和困难,有人想尽办法阻止他出这本书,可说是历经千辛万苦,但最终成功出版了。这本书说的多是甲华堂的事,但希望其他华堂及华团能从中借鉴,不要重蹈甲华堂现任领导人的覆辙。
![DSCF1541.jpg](http://forum.imalacca.com/attachments/month_1101/110109121667486cb3fceb68ae.jpg)
林源瑞:甲华堂堂庆没推介说不过去
甲华堂发起人之一,甲州文史家及林连玉精神奖得主林源瑞在点评《风雨大会堂》时难掩对甲华堂现任领导人的愤怒及不满,频频抨击甲华堂。他激动的指出,甲华堂在1月5日举办堂庆,为其他书本做推介却不为许万忠的新著推介,是说不过去的。
“许万忠在甲华堂贡献良多,成立前是筹委会主席,筹备成立甲华堂事宜尽心尽力,成立后担任秘书多年,期间负责许多跨州的大型文化盛事,甲华堂现任领导人怎么能抹杀他的贡献?这本书应该由甲华堂去推介及推广,将之当作珍贵的文献!”
“今日的甲华堂已经失去光彩,没有作为,给人每况愈下的感觉。现任领导人只懂得向某一些政党人士看齐,应该做的他不去做。完全乖离了华堂宗旨。马六甲华社似乎忘记了有中华大会堂这样的一个组织,这表示在不适合的人领导下,就不会有什么令人怀念的事物。”。
![DSCF1552.jpg](http://forum.imalacca.com/attachments/month_1101/110109121631a77a8ef9242a04.jpg)
李万千:许万忠是一位民族主义者
与许万忠同样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的李万千在点评时指出,从许万忠的文章看出,他是一位民族主义者,这没有错,为民族做该做的事,争取权益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同时能为其他族群协力,关心他族的出路问题,对推动多元的公民路线更是好事一桩。
李万千针对《风雨大会堂》内容谈及党团挂钩一事表示,华团政治“中立”就会出现了问题。华团政治中立,模棱两可很容易导致有目的的领导人被当权者利用。
“我们很难认同华总或一些大华团代表华社的说法,因为几位大华团的领导人并不能自诩代表了整个华社的意愿。华团如果不能以民意作为基础,而是为了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如何代表华社?华社或民意的代表权是不能让两三个大团体骑劫的。”。
“早期华社大课题华团都以非常严肃及具权威的做法来反映意愿,例如盖章大会,几千个团体盖章的共识才能体现民意代表权。如今重大课题只有几个”大华团“说了算。”。
![DSCF1496.jpg](http://forum.imalacca.com/attachments/month_1101/1101091216040ac716af424765.jpg)
另一方面,推介嘉宾杨有为致词时表示,世界上的伟人多是文化界出身,因为文化人可以带动风气,纵观我国,社会领袖多是商业出身,层次上就不一样了。
“七八十年代,社会风气倾向于艺术文化,如今则是资讯,年轻人对文艺比较不感兴趣,我们必须带动文艺风气,塑造文明的社会。此外,我们应该让文化人有一片推动良好风气的园地,认同文化人的贡献,让文化人可以进一步提升社会的人文气质。”。
![DSCF1565.jpg](http://forum.imalacca.com/attachments/month_1101/1101091216daf967016b5ee4a3.jpg)
出席者抓紧时机与作者交流及发表看法
![DSCF1558.jpg](http://forum.imalacca.com/attachments/month_1101/11010912167070e5edb6d9cb35.jpg)
政治诗人郑云城也捧场发表高见
《风雨大会堂》是一本内容精彩,可读性很高的著作,每本售价20令吉,有意购买者,可以联络:地理学家(06-2816813)、海南会馆(06-2823917)、谭力铭(016-6651313)、廖铭安(010-7607229)、作者许万忠(016-6115989)、隆雪华堂秘书处(03-2274664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