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s Click To Support This Blog,TQ!

請支持原創~讓鬥爭持續下去!

《逆流世代》屬非盈利,幾年來不斷勤於發表大馬政治時事評論,免費供網友們閱讀。請給予支持,樂捐些稿酬於部落客,信用卡與Paypal都OK,有多少就多少~再次感謝您熱心的支持。 Donations Are Welcome,to keep Arus Lawan's blogger continue his passion & struggle,Thanks 4 your support. 若無Paypal帳號,您可以透過銀行或網絡轉帳進行匯款,請聯繫: If you don't owned a Paypal account,you can pay via bank tranfer or online banking,pls contact 4 further details: kawasaki918ken@yahoo.com.tw

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

(转)高放:重新认识列宁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是两个主义,不是一个主义
 
     “列宁主义”一词最初是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由党内少数派即孟什维克派首领马尔托夫最早使用,后来普列汉诺夫、托洛茨 基等人也用过,都是作为贬意词用以指责列宁。列宁从来反对“列宁主义”这种提法。他作为党内多数派即布尔什维克派的首领,总是用“布尔什维主义”来表达多 数派的思想观点。到1923年列宁病危之际才由他的战友加米涅夫作为褒意词在一篇文章中使用,“列宁主义”一词到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之后,党中 央在讣告中郑重正式提出“列宁主义”,而且把“列宁主义”与“布尔什维主义”并列。盖棺论定,列宁一生在理论上的贡献用“列宁主义”来概括是符合实际、很 有必要的。
 
    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提法,那是1924年7月共产国际五大在文件中才出现,旨在把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联结为统一的先进理论,要 求各国共产党进行宣传和学习。这里还要顺便指出:在外文中,“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二词是用一个连字符联结为一体,准确的译法应是“马克思主义-列 宁主义”,连采用很多汉字的日文也都是这样书写。只有在中文中,人们才简化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甚至更简称为“马列主义”。这种广为流行的不精确的译 法,易被误解为“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是一个主义。实际上,这两者是形成于不同时间、地点,基于不同世情与国情的两个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简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只有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最终实 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在这个基本点上,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下叶一直认为世界共产主义将由西欧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德三国无产阶级革命带头来实现,这在当时是顺理成章的。到20世纪初,时过境迁,世界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俄 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点和薄弱环节,列宁认为世界革命将由俄国革命带头来实现。而俄国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又长期面临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包围和 干涉,它要带头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如逆水行舟,逆流而进,有很多新难题。列宁主义就是试图解决这些新难题的理论结晶。所以,“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 义”既有一脉相承的历史联系,又更有两相区别的理论观点。两者都包含了科学真理,都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两者又都有历史局限性。当今我们要与时俱进 地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善于将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理论与当今时代特点、世界形势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 伟事业,同时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
 
二、什么是列宁主义?
 
    究竟什么是列宁主义呢?在列宁逝世后,苏共中央领导人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斯大林、布哈林以及一些理论界权威人士当即各自发表了自己 的见解,观点与表述并不一致。但是随着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长期以来人们都以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在1924年4月间发表的《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 的说法作为准绳。斯大林说:“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说,列宁主义一般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 策略。”从50年代到70年代我在教学中一直都引用并讲解这句经典名言。现在看来,这个定义的内涵过于狭窄,其适用范围又过于宽广。定义只提到政治方面的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并没有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而探索落后国家如何采用新经济政策等等来逐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正是列宁主义对马克思 主义的重大新贡献。斯大林的列宁主义定义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落后国家,而且包括整个帝国主义时代的世界一切国家。其实列宁所强调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和无产 阶级专政,几十年来的实践和当今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态势都证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行不通的。我认为列宁主义是列宁从1893年到1923年这30年 间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群众革命运动相结合的理论创新的思想体系。依照我个人研究心得,简而言之,当今我拟用24个字给列宁主义下个新的定 义:列宁主义是列宁探索由俄国革命带头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
 
    俄国从1547年起建立沙皇君主专制制度,历经留里克和罗曼诺夫两个王朝,先后有22个沙皇统治370年之久。1861年从上而下废除 农奴制度后,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迅速。1880年代开始工人运动高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1898年建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当即遭到沙皇专制政府取缔。 1903年列宁等人在国外重新建党。1905年爆发第一次民主革命,党积极参与领导,失败后党领导群众坚持斗争。到1917年2月俄国工农大众取得第二次 民主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列宁主张因势利导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经过八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 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经历三年内战与外战,打败国内反革命势力和十四国外国武装干涉者,终于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 权,随后逐步恢复了国民经济,使俄国走上和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路。列宁晚年又提出落后国家逐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十月革命后列宁还努力开展世界苏 维埃运动,想在众多国家都推行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并且组成世界苏维埃共和国联邦。然而从1918-1923年在芬兰、匈牙利、捷 克斯洛伐克、德国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有的只存在十几天,最长的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也只坚持133天,先后都失败了。1924年列宁才54岁,过早病 逝!也是这一年世界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由上述可见,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之时,列宁还只是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和夺取政权的理论付诸实践,取得胜利。直到1923年列宁进一步探索了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带头推进世界革命,才使列宁主义成为较为系统的思想体系。
 
三、列宁主义的是非得失
 
    纵观列宁一生,主要是做了四件大事:第一,建立先进的工人政党;第二,由党领导群众夺取政权;第三,依靠工农政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第 四,推进世界革命,帮助其他国家建党、开展革命斗争。在这四件大事中,列宁主义都有独特的新贡献,都取得重大的成就,又都难免有欠缺和过失。当今我们要从 双重意义上一分为四,来具体剖析列宁主义的是非得失,即从以下四个问题看列宁为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又教条式照搬马克思主义,甚至背离马克 思主义。
 
    第一,建立先进的工人政党。列宁在俄国建立了工人阶级政党,考虑到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大国,列宁的建党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当时十 分强调集中制和组织的严格纪律性,要建立一个革命家组织,要求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到1920年战争结束,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列宁就提出工人民主制,这 比民主集中制是更准确的提法,可惜来不及明确写进党章。从1906年起党章中一直都是写民主集中制,这样就给党留下祸害,后来在实践中长期造成集中压倒了 民主,党内民主甚至被破坏殆尽。十月革命后,列宁坚持实行党代表大会年会制,从1918到1925年,每年都召开一次党的代表大会,重大决策都在代表大会 上做出,党中央内部有不同意见可以在代表大会上另作一个副报告来反对他的正报告(1925年以后党代会年会制被破坏)。1920年列宁建立了中央监察委员 会,它与中央委员会平行,专门监督中央委员会,避免中央委员特别是总书记滥用权力(1934年以后中监委改为隶属中央委员会领导)。但是,列宁在建党方面 也存在不足,列宁靠他个人的声望来领导党,又强调党的集体领导,没有设党中央主席一职,却又在1922年4月5日十一届一中全会上设总书记一职。总书记本 来只是党中央书记处的首脑,而并非党中央第一把手的职称。俄共(布)当初设总书记本来是为了实行党政分开,总书记不在政府兼职(斯大林担任总书记后不再兼 任政府民族人民委员),专职管党的建设工作。由于党中央没有设主席一职,在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就便于总书记个人独揽大权,最终使总书记一职成为共产 党中央的最高领导职务。后来到1941年斯大林又发展为集党、政、军三大权于一身,实行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这“三制”显然是是沙皇封 建主义君主专制制度渗透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来的毒瘤,留下了严重后患,又给国际共运造成深重消极影响。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理应汲取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 果,实行权力制约制、职务任期制与民主选举制。
 
    第二,由党领导群众夺取政权。列宁主张党要领导群众夺取政权,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采用合法与非法斗争相结合的办法,在和平过渡无望的 情况下,要举行城市武装起义。列宁认为,在俄国要先进行民主革命然后再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在夺取政权以后,要经历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在过渡时 期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同时坚持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实现的原则,即民主选举产生领导干部,反对官员特权。但是列宁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是直接凭借 暴力而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列宁选集》第3卷,1995年版第594页)在列宁领导这六年中,苏维埃政权已屡屡发生破坏民主与法制的事件,社会 主义民主与自由受到颇多限制。1919年7月31日他在《全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就是坚持一党专政,而 且我们决不能离开这个营地”。(《列宁全集》第37卷,1986年版第126页)
 
    十月革命后当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这些主张改良主义路线的社会主义政党要求与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建立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成立“清一色的 社会主义政府”时,列宁断然拒绝。这种“一党专政”的思想是唯我独社(社会主义),非我即资(资本主义)。列宁对西方社会党、社会民主党也是视之为资产阶 级代理人和无产阶级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和“绊脚石”,拒不与之合作。这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党政治常规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 主张共产党要联合其他工人政党和小资产阶级政党。政党政治的常规是多党制。西方资本主义多党制又可细分为三种模式:一党独大,一党长期执政,如日本自民 党;两党双大,两党轮流执政,如英国、美国;各党都不大,多党联合执政,如法国、意大利。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一种既继承又超越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新 型社会主义多党制:从1917年12月起苏俄实行过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并与左派社会革命党两党合作联合执政。到1918年春还实行过俄共(布)领导并与俄国 民粹主义共产党和俄国革命共产党的三党合作联合执政,可惜列宁未能坚持到底。随即这两个小共产党都合并到俄共(布)中来了。它们本来是从代表农民阶级的左 派社会革命党中分化出来的,如果能够单独保存下来,建议它们合并为一个代表农民阶级的政党,譬如改名为俄国革命社会党,与俄共(布)长期合作,这样对于巩 固工农联盟是大有好处的。后来实践证明,列宁开创的一党专政制使苏共长期缺少其他政党监督,有错难改。
 
    第三,依靠工农政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列宁借用俄国工农创造的苏维埃政权,探索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但政治先进的国家可先夺取政权,依靠 苏维埃政权来进行建设的道路。列宁认为苏维埃政权就是第二个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工人政权的再现,他把苏维埃上升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靠这个最高权力 机关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总结巴黎公社废除常备军的经验教训,在资本主义列强包围之下建立一支常备军以保卫社会主义国家,这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再 者,俄国是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因此,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必须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这是在国体上的创新;俄国又是一个俄罗斯民族不占多 数的多民族的国家,所以,俄国的社会主义政权还应该以各民族联合为基础,采用联邦制的形式,这是在国家结构形式上的创新。列宁开辟了一条在落后国家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即“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列宁选集》,1995年版,第4卷,第364页)列宁认为,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加 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4卷第521页)他主张,在落后国家 应该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对农民应该通过合作化来逐步实现公有制,特别是列宁晚年主张通过新经济政策来逐步通往社会主义。这些都是对马克 思主义的新发展。但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犯了过左过急的错误。如1918-1920年把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凝固化、普遍化,取消货 币,采取粮食征集制,实行实物平均分配,误以为用军事共产主义就可以一步登天,实现共产主义。1921年列宁就改正了这个错误,转而采取新经济政策,利用 商品市场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以市场为基础”,通过竞争加速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可是到1929年斯大林就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开展全盘农 业集体化,使经济发展大受挫折。十月革命后在战争环境中还形成了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政治体制,这样是不利于政府独立自主地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1922 年列宁已认识到必须实行党政分开,但是来不及切实改正就过世了。后来以党代政的体制越来越更加严重。
 
    第四,推进世界革命,帮助其他国家建党、开展革命斗争。列宁在1916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认定资本主义已发展到垄 断资本主义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革命前夜。据此于1917年举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依据马克思主 义的世界革命的思想,在各大洲推进世界革命,形成世界苏维埃运动。为了推进世界革命,1919年成立了第三国际,作为世界革命的总司令部、总指挥部。 191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后来在各国扶植建党,帮助其他国家开展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的确有世界革命的思想,但是马克思反对输 出革命,他认同某一个国家成为世界革命的中心,主要是作为影响中心。但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以俄国为中心实际变为指挥中心,控制中心,资助外国共产党闹革 命,策动在其他国家搞暴力革命,成立苏维埃共和国,还要组成世界苏维埃共和国大联邦。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苏维埃本是一 个俄文普通名词cobet的音译,意为“会议”,原指俄国工农在革命中开创的工农代表会议。苏联把“会议”一词列入国名,就是要把“苏维埃”推广到世界各 国,还要各国都加入苏联。这显然是列宁对当时世界革命形势和新建立的共产党作了过高估计,同时也是列宁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和调节力估计不足,是列宁教条式 地照搬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世界革命的思想。现在看来,“世界苏维埃共和国联邦”这是带有浓厚政治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一种理论。
 
    学理教条主义、封建专制主义和军事扩张主义可以说是苏联模式的三大病根。从列宁领导时期起,就开始受此影响,播下了这些病根。如:推行 军事共产主义是受学理教条主义影响;坚持一党专政是受封建专制主义影响;输出革命(如1920年进军波兰,1921年策动德国革命,1921年策动蒙古革 命脱离中国)是受军事扩张主义影响。所幸的是,列宁原是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毕业生,又流亡西欧十五年之久,他富有民主思想,长期经受过欧洲民主思想的洗礼, 能够与时俱进,能够逐步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总的看来,列宁主义既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有教条式照搬马克思主义,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之处。列宁主义是多于非,得大 于失。列宁主义探索由俄国革命带头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理论虽然直到后来也未能实现,但是它探索落后国家逐步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至今对我们仍然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而列宁留下的一党专政的遗产后来党内民主被破坏殆尽,又演变为党内一派专政、领袖个人专政,苏共从30年代起又培植了党政军官僚特权集团,其势力 愈益增强,终于酿成1991年苏联剧变的悲剧,使苏共完全被广大人民群众抛弃,悄然自行解散,从而自我葬送了列宁主义的成果,其深刻教训非常值得我们汲取 并切实改正。
 
(文章将刊于《理论学刊》)
 
 


没有评论: